
机械工厂总排放口废水,主要污染物质为石油类和COD,其产生源除与工厂的生产工艺有关外,还与设备的运行和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这类废水一般需要进行集中处理,达到 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若考虑处理水回用,尚需达到 规定的生活用水水质标准。
1 一般情况
机械工厂总排放口废水的特点,一是水量大,中小型工厂为500~4000m3/d,大型工厂可达5000~7000m3/d以上,二是废水中污染物质浓度低,石油浓度一般为10~50mg/L,平均为20mg/L;COD一般为100~300mg/L,平均为150mg/L.但这类废水常有胶体物质、表面活性剂、乳化油和微生物等杂物的干扰,如采用普遍物
理方法进行处理,难以达标排放或回用标准。
根据工程实践,本文推荐采用气浮法处理这类废水,主要基于下述几点理由:
1.1 抗干扰性强
采用气浮法处理含油废水时,需予先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污染物质与水分离而形成“矾花”,然后采用气浮法去除其污染物质,所以废水中混入的表面活性剂、胶体物质、乳化油和微生物能顺利的分离开,抗干扰性较强,不存在设备的堵塞问题,同时处理水的水质十分稳定,可确保水质达标排放或回用标准。
1.2 运行费用低
根据工程实践,若建一座中型处理站正式运行后,全年经常费用所占的比例为:折旧费为12%,药费为42%,电费为34%,人工费为12%,与混凝沉淀法比较,所耗电费要高些,然而所耗药费却为混凝沉淀法的25%,这是因为采用气浮法对原水的混凝反应并不需要完全彻底(但必须脱稳),故投药量仅为混凝沉淀法的1/4。就投加BAC药剂而言,混凝沉淀法需投药量为80~120mg/L,而气浮法仅为20~30mg/L。总运行费用比混凝沉淀法运行费用稍高,处理成本约为0.2~0.38元/立方米·水;当采用特构处理时,与混凝沉淀法运行费用差不多,约为0.2元/立方米·水左右,但主要处理构筑物占地面积约比混凝沉淀法节省50%以上。
1.3 易于实现设备化、系列化
采用气浮法除油设备处理总排放口废水,一般上马快,技术可靠,易于实现操作自动化,据了解,目前国内生产气浮除油设备的厂家较多,如:江苏张家港市环境工程机械厂生产的LYJ-Ⅱ型气浮除油设备,北京朝阳区水处理设备厂生产的MLS型双级气浮除油设备,其处理能力均在3~50m3/h范围内,可供处理量为2000m3/d以下的机械工厂总排放口废水处理工程采用。处理量在2000m3/d以上时,所需设备可特殊订货或在工程设计时采用混凝土特构气浮池。
1.4 污泥容易处理
采用气浮法处理废水时产生的污泥含水率较低,不同于混凝沉淀法产生的污泥难以处理,前者污泥可采用简易过滤法令其脱水干化,运输方便。而后者需对污泥进行浓缩后,方可进行污泥脱水处理。
2 处理流程
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五设计研究院于1988年在上海水泵厂开展了“机械工业含油废水处理工艺与设备”的课题研究,其成果于1989年9月通过部级鉴定,并获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课题研究的技术基点是采用气浮法。用此法为上海水泵厂设计的总排放口废水处理站,经过近四年的运行试验,令用户满意,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海水泵厂位于黄浦江水源地上游,对排放水质要求严格,全厂废水排放量800m3/d,废水中含油量13~40mg/L,COD为110~250mg/L。经水质分析,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含量为1%,油珠粒径在3~5μm左右,要求废水经处理后,含油量小于8mg/L,COD小于100mg/L。处理站占地面积1500m2(其中环保楼占地700m2)。
因该厂厂区排水体制为生产废水和雨水合流制,设计采用分流井将生产废水截留,使之排到污水泵站的集水井中,再由污水泵提升至调节池,投药间设在环保楼一层,内设药剂调配装置两台,投药箱和投药器各二台,同时还设置两台污水泵,药剂投加在水泵吸水管中。水泵将调节池内待处理水提升至气浮除油设备中,经混凝反应、气浮和过滤处理至气浮除油设备中,经混凝反应、气浮和过滤处理后排入清水池,然后排放或回用于生产。过滤塔反冲洗水来源于清水池,由专用泵输送。反冲洗出水和隔油沉淀池污泥排人污泥池,经沉淀后用污泥泵提升至浓缩装置,再经脱水干化装置脱水干化后,外运进行焚烧处理,脱除水则回流至泵站集水井中,待二次处理。
污水泵站和处理设备的出水,由两台油份浓度计分别控制。当泵站出水水质在排放标准以内时,经自动检测后开启气动阀,可不经处理排放;当设备处理水不合格时,也可通过自控装置返回,再经二次处理,同时控制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以保证出水口水质达标排放。
混凝剂采用碱式氯化铝(BAC),投药量为20~30mg/L.处理站总投资(包括环保楼建筑面积1056m2)98万元,其中处理设备29万元。
3 处理构筑物和设备
处理构筑物和设备详见表1。
表1:处理构筑物和设备
名称 | 规格 | 数量 | 备注 |
污水泵站 | Φ=6m,H=8m | 1座 | 地下式包括集水井 |
调节池 | 320m³ | 1座 | 半地下式 |
气浮除油设备 | QWZ-20型,20m³/h | 2台 | 非标设计 |
清水池 | 25m³ | 1座 | 地下式 |
污泥池 | 30m³ | 1座 | 地下式 |
集油器 | FT-500型 | 1台 | |
污泥浓缩装置 | 14m³ | 1台 | 非标设计 |
油泥脱水干化装置 | 1m³ | 3台 | 非标设计 |
4 气浮除油设备工作原理
QWZ-20型气浮除油设备的主要特点是,取消了破乳系统,同时增加一级气浮兼悬浮过滤区,以提高处理效果。不采用空压机补气,以消除90dB噪声和简化设备结构。
废水首 入一级气浮区,微气泡和废水在该区内进行初步混合和固液预分离后,再通过二级气浮兼悬浮过滤区,进行微气泡与废水的逆向接触,由于动态平衡的作用,在该区内形成一定厚度,既不下沉也不上浮,由浮渣组成的悬浮过滤层。当废水均匀穿过该层时,絮凝体将进一步被微气泡吸附和被悬浮过滤层截留,同时,该区内释放的微气泡亦对过滤层起着支撑作用。当悬浮过滤层增至一定厚度时,动态平衡被破坏,多余浮渣上浮而去除。故该区内始终维持一定厚度的悬浮过滤层,对絮凝体不断吸附和截留的同时,悬浮过滤层也不断增厚和上浮,提高废水处理效果非常明显,据试验,采用该设备处理时,在保证溶气水回流比不小于30%的情况下,除油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50%以上。
溶气水制备装置则采用二次循环射流溶气技术,溶气效率很高。
启动加压泵,气浮后清水(工作水)经设在水泵吸水管上的止回阀,输往溶气罐内,空气的供给是靠设在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相连的射流器来实现的,吸气量按泵流量的2~7%控制,不宜太大,以免使水泵产生气堵而影响正常运行。这样,空气经射流器和水泵叶轮的搅拌作用,与水有充分的混合并溶解于水中,再经设在溶气罐上的射流器,吸人罐体内水位以上的多余空气,以补充空气量的不足。溶气水在罐内停留2~4min,水位靠仪表控制,当高水位时,设在罐体与水泵吸水管间的电磁阀开启,此时水泵吸水管产生正压,止回阀关闭而停止进水,溶气水则进行自身循环,继续进行补气;低水位时,电磁阀关闭,水泵吸水管产生负压,止回阀重新打开,工作水继续由水泵输往溶气罐,进行供气与补气,全部过程为自动进行。溶气罐压力稳定在300KPa,溶气已处在实际饱和状态。
该装置的优点是:由于气水混合是靠射流器和水泵叶输的搅拌作用,所以要比罐内设填料层的气水混合方式混合得更完全;因水在管道内的流速较大和罐体内未设填料层,微生物亦缺乏繁殖生长条件,射流器和罐体不会堵塞,水质也较稳定,溶气量不会因水质变化而降低,罐内溶气水定时自动进行内循环,故也存在空气溶解不充分的问题。
5 处理效果和技术经济指标
上海水泵厂总排放口废水处理站自1988年投人运行后,经常对水质进行化验分析,主管部门也经常突击检查,检查结果,达标率和设备完好率均为100%,其处理效果详见表2,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3。
表2:废水处理效果表
项目指标 | 石油类 | COD | |
平均浓度(mg/L) | 总进口 | 43.2 | 114 |
总出口 | 0.51 | 34.8 | |
去除率(%) | 99 | 70 |
表3: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 | 费用(万元/年) |
全年经常费用 | |
(1)折旧费 | 0.7 |
(2)药品费 | 2.5376 |
(3)电费 | 2.0496 |
(4)人工费 | 0.72 |
小计 | 6.0072 |
全年节支费用 | |
(1)免缴排污费 | 22.692 |
(2)免缴罚款 | 10.0 |
小计 | 32.692 |
全年获经济效益 | 26.6848 |
处理成本 | 0.25元/立方米·水 |
该装置在上海水泵厂经过近四年的生产运行,效果显著,用户满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