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水处理厂机械设备种类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非标设备和通用设备越来越复杂,欲取得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必须使各类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和保持应有的技术性能。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对污水处理厂实现良好的处理效果非常关键,应引起污水处理企业重视。因此,污水厂只有实行设备的安全管理,建立有效的制度和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全面安全管理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息息相关,因此着重谈谈设备在这两方面的安全控制与维护。
设备安全管理涉及到设备的设计、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因此,只有实施设备的全面安全管理,才能保证设备的本质安全。在全面安全管理中,设备的选购、使用和维修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息息相关。
1 设备选购环节的安全管理
设备选购时安全因素的控制,是防止设备因设计制造缺陷而造成安全事故的首要前提和方法。设备选型除了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同时还应满足运行安全的要求。设备选购一般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实施,同时负责对设备安全性能的评价与审查。设备购置的安全技术审核包含设备的设计、制造、选材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1.1 安全防护装置的配置
污水处理厂使用的主要设备有变压器、高低压电气柜、水泵、电机、吊装天车及格栅脱水机等专用设备。变压器属于高压设备,运行时器内油温会自然升高,为保证安全运行,应设置轻、重瓦斯保护和温度报警装置。为防止变压器超载或发生故障而引起邮箱内部的过压现象,应配有压力释放阀。高压开关柜的设计与制造应符合 电力行业规范标准,如设备的一次回路是否设置高压保险、隔离刀闸、接地开关等安全保护元件。同时,为避免操作人员的误操作,高压开关柜应设有防止误操作的机械和电气互锁装置,满足电力部门的“五防”要求。
1.2 设备具有 的安全卫生措施
污水处理厂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服务单位,在设备选型上更应执行 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确保劳动卫生安全,要求设备具有安全卫生性能。污水处理厂产生较大噪声源的有大功率水泵、鼓风机等旋转设备。一般运行值班室与泵房较近,考虑到噪声对值班人员的危害,选用水泵时噪音标准应在其1米远处控制在80dB以内;按照IEC标准,电气开关柜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不得超过60dB,格栅刮、吸泥机、脱水机在选型上应考虑便于日常的安全维护与维修,便于转运污泥和残渣,保护厂区环境卫生。
1.3 设备选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污水处理行业设备一般在恶劣的环境下运行,接触到易腐蚀的污水、污泥等介质,要保证它的安全运转,要求这些设备及其零部件选用耐腐蚀或空蚀的材料制造,并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同时,应规定易腐蚀件检查和更换的周期。
2 设备使用的安全管理
设备使用的安全管理在整个设备的安全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包括:建立各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档案,定期进行操作和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等。
2.1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
(1)建立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如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等。
(2)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是规定工人操作机器设备的程序和注意事项的技术文件,使操作者正确使用设备,真正做到有章可循,防止不按操作规程使用和超负荷现象发生。编制设备操作规程的依据是 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技术规程以及设备使用操作说明书。
(3)合理安排工作量负荷。让职工知道所操作管理设备的负荷极限,在工作量负荷范围内使用设备。
2.2 建立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中记录设备的相关信息和维修保养改造记录,需要时及时查看以掌握设备状况。充分发挥办公自动化系统中设备管理系统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2.3 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1)新上岗人员的安全培训,按照“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厂站、班组进行,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各种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本岗位使用设备的原理、安全性能、技术规范;设备的操作方法、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知识;异常情况的安全处理。
(2)使用新设备的员工应使他们做到“三好四会”,即管好、用好、修好设备,对设备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除了应掌握的内容以外,对新设备还应掌握以下内容:新设备的结构、性能;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掌握设备维护保养周期和方法;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理措施。
(3)设备的维护保养
设备长期使用必然造成局部零部件的磨损、腐蚀或变形,从而导致安全性能下降,甚至发生设备事故。因此应建立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润滑、调整,防止设备早期损坏,避免运行时发生故障。
3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部分为设备使用前后全过程的总则要求,如启动前的检查、各设备启动时的时间间隔要求、岗位操作工的停机权利和操作时的责任等等;第二部分为设备启动和停机顺序,即把工艺流程中各工序的设备划为各个独立的单元,再根据各单元设备的情况做启停机顺序的编制;第三部分为各类设备的单机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要求。
3.1 结构
对主要设备的各个部件装置进行介绍,使岗位操作工对设备组成有较深的了解,知道哪些是易损件和关键件,懂得哪些是操作中重点监控部分,这样既能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又能减轻操作工劳动强度。
3.2 操作条件
即设备启动前的检查内容,指出具体的检查项目,有的放矢地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3.3 使用维护要求
即设备运行中的工作要求。包括设备运行的基本技术条件和工作要求。需紧急停机的事故预兆现象,以及发现异常现象后的处理方法等等。
3.4 常见故障处理
根据设备故障的现象,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指出排除故障的方法。其内容除了专业教科书和产品说明书已经列出的外,更多地补充了该厂多年积累的生产实践经验,这样不但能有效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而且也缩短了因故障停机检修的时间。
3.5 润滑要求
即根据各规格设备各润滑点,指出所需润滑油品类、添加周期和更换周期,说明每次添加的参考数量,并提出检查要求和检查方法。
3.6 维修安全要求
电气维修应验明设备无电压、接地且三相短路后方可进行,执行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设置警示标牌和栏杆的操作程序。设备维修过程中应防止人员落水和造成人身伤害等的发生。除了说明书已经指出的安全要求外,还根据大家所见所闻,理论和实践所总结归纳出的经验教训,作出具体详细的补充,以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