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炼油废水污泥主要来自隔油池底泥、浮选池浮渣及剩余活性污泥等(简称“三泥”),通常是指炼油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油、水、渣的混合物,形成了一种有机物成分复杂、稳定、难以脱水的混合体系,脱水难度大。高含水率的“三泥”经脱水处理后,体积明显缩小,实现污泥减量化,能够显著降低后续的处理成本。因此,脱水是“三泥”处理的关键环节。
目前,国内炼油厂“三泥”普遍采用添加铝盐、铁盐等无机絮凝剂和聚丙烯酰胺等有机絮凝剂进行调理后,再经离心机进行脱水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脱水效果差,泥饼含水率高等问题。
基于多年来对“三泥”调理脱水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针对“三泥”中有机质氢键吸附乳化水的结构特点,采用酸化氧化法对胶质、沥青质、腐殖质、糖类物质和蛋白质等有机分子的亲水基团进行氧化破坏及氢键封底,实现了“三泥”中上述有机质与氢键吸附水之间的有效剥离及破乳除油。同时,在酸性条件下,聚丙烯酰胺分子的酰胺基和胺基等由于氢键封底作用,吸附水膜崩塌解体,分子自动卷曲,“三泥”黏性便会极大地降低。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1)材料:实验泥样(密度0.94~0.98g/cm³,含水率93%~98%,含油率2%~4%,含固率1.0%~1.4%,pH=6.5~7,黑褐色粘稠状),取自西北某炼油厂废水处理系统;FeSO4溶液;H2O2溶液(质量分数为30%);H2SO4溶液;氧化钙(白色粉末状,有效成分65%),工业级;含水率、含油率测定用系列试剂;其它化学试剂。
(2)仪器:TDL-40B型低速离心机;JDS-105U型红外分光测油仪;KYKY1000B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PB-10型酸度计;SHZ-D(Ⅱ)型循环水式真空泵;分水器及其它常规玻璃仪器。
1.2 实验方法
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含量;采用蒸馏法测定水含量;采用布氏漏斗抽滤法测定污泥比阻。
1.3 分析测试方法
取定量“三泥”于烧杯中,用H2SO4调至酸性,控制反应温度,依次加入FeSO4溶液和H2O2溶液,搅拌均匀,控制反应时间,反应完成后,撇去上层浮油。再向其中加入定量CaO粉末,搅拌均匀后,在一定的离心转速和时间下进行离心脱水实验,优化工艺参数。测定泥饼含水率、SRF及离心分离液指标,考察脱水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1 酸化氧化及调理条件对“三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结合生产实践和前期研究结果,在确定离心转速30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的基础上,通过考察pH值、H2O2投加量、m(H2O2):m(Fe2+)、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CaO投加量等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2.1.1 单因素条件对“三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对“三泥”进行酸化氧化及调理脱水工艺条件的单因素优化实验,各影响因素的基本条件为:pH值为4,H2O2投加量为2.0g/L,m(H2O2):m(Fe2+)=4:1,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60min,CaO投加量为7.0g/L。
(1)pH值对“三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酸化可通过改变“三泥”絮体结构来提高其脱水性能。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反应pH=4时,“三泥”的脱水性能较佳。pH较低时,不利于Fe3+转化为Fe2+,从而影响了Fenton反应的氧化效果;pH较高时,Fe2+不稳定,易转化形成Fe3+,继而形成Fe(OH)3沉淀,降低了Fenton反应的氧化能力。
(2)H2O2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影响“三泥”脱水性的较佳H2O2投加量为2.0g/L。Fenton氧化反应中,增加H2O2投加量,相应的产生的·OH增多。当H2O2投加量过多时,反而会使起初产生的·OH减少,从而降低了Fenton反应的氧化能力。
(3)m(H2O2):m(Fe2+)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Fe2+含量较少时,产生的·OH也必然较少;Fe2+投加量过高时,过量的Fe2+还原H2O2的同时自身氧化成Fe3+,消耗了系统中可供氧化的有效H2O2量,降低了对Fenton体系的氧化能力。综合经济成本和脱水效果方面考虑,当m(H2O2):m(Fe2+)=4:1时,“三泥”脱水性能较佳。
(4)反应温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有利于Fenton反应的进行,从而有效提高“三泥”的脱水性能。温度过高时,H2O2会快速分解为对反应不起作用的O2和H2O,影响了Fenton反应的氧化能力。选定Fenton试剂调理“三泥”的较适温度为35℃。
(5)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反应时间过短,“三泥”结构破坏不够彻底,内部水不能有效释放。反应时间过长,水分释放没有明显增加。综合考虑,较佳反应时间为60min。
(6)CaO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CaO作为助凝剂,在污泥中形成多孔网格状骨架,增加絮体的强度。CaO助凝剂协同Fenton试剂的氧化作用,从而改善污泥的可压缩性和脱水性。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综合考虑设备腐蚀和脱水效果,选定CaO较佳投加量为7.0g/L。
2.1.2 影响“三泥”脱水性能的多因素正交试验
在确定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的基础上,对“三泥”的脱水性能进行六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通过分析,得出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60min,H2O2投加量为2.0g/L,m(H2O2):m(Fe2+)=4:1,反应pH为4,CaO投加量为7.0g/L,离心转速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
2.2 “三泥”离心上清液的指标含量分析
“三泥”离心上清液中的指标为SS、COD、油含量和浊度等。酸化氧化条件为:反应pH=4,反应温度T=35℃,m(H2O2):m(Fe2+)=4:1,CaO投加量为7.0g/L,离心转速为3000r/min,离心时间5min的情况下,改变H2O2投加量,比较30min和60min下“三泥”离心上清液中指标含量的变化情况。
当H2O2投加量为0~2g/L时,“三泥”离心上清液中SS、COD、石油类含量及浊度随着H2O2投加量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呈降低趋势;当H2O2投加量大于2g/L时,其变化幅度不大。反应60min的情况下,上清液中SS、COD、石油类含量及浊度在H2O2投加量为2g/L时达到极小值,之后变化不大,反应30min时也有相似的曲线。
H2O2是Fenton氧化反应关键的参数这一。随着H2O2投加量增加,·OH产生量增加,氧化能力也相应增强,“三泥”中溶解性有机物进一步被氧化成挥发性脂肪酸、H2O、CO2等小分子物质,表现为“三泥”离心上清液中SS、COD、石油类含量及浊度降低;当H2O2过量时,Fe2+迅速氧化为Fe3+,使得氧化反应只能在Fe3+催化下进行,既消耗了H2O2又抑制了·OH的产生,氧化程度明显下降,此时“三泥”离心上清液中SS、COD、石油类含量及浊度的变化不明显。
3 结论
(1)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共同表明,酸化氧化及调理脱水工艺较优条件为:反应pH=4、H2O2投加量为2.0g/L、m(H2O2):m(Fe2+)=4:1、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60min、CaO投加量为7.0g/L、离心转速为3000r/min、离心时间5min。此时得到的泥饼含水率为70%~73%,石油类含量<2%,污泥比阻(SRF)在0.3×108s2/g左右。
该工艺与传统的脱水工艺相比,“三泥”除油降黏效果好,脱水性能显著提高。
(2)当H2O2投加量小于2g/L时,“三泥”离心上清液中的SS、COD、石油类含量及浊度,随着其投加量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超过此范围时,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