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炼油废水污泥是指炼油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油、水、渣的混合物,主要来自隔油池底泥、浮选池浮渣及剩余活性污泥等(简称“三泥”)。该污泥有机污染物成分复杂,含水率高,可形成非常稳定的乳化体系,导致污泥脱水处理难度增大。
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可使污泥体积明显减小,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并可大幅降低后续处理成本。因此,脱水处理是污泥处理的关键环节。污泥中的某些组分(如沥青质、胶质等)在脱水过程中可能发生性变或与沙土黏附,导致密度减小、污泥比阻(SRF)增大或离心效果变差,使污泥脱水困难增大;又因含有酰胺基、羟基、羧基等基团的有机物中,氢键吸附水含量较高,且难于去除,也可导致污泥脱水困难增大。实际生产中,污泥脱水处理后,得到的泥饼的含水率约为85.0%(w),有时高达90.0%(w)。目前,国内炼油废水污泥处理系统普遍存在污泥脱水效果差、泥饼的含水率高等问题。
本工作采用化学除油降黏-污泥调理-离心脱水工艺处理炼油废水污泥,拟开发出高效的炼油废水污泥脱水工艺。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和仪器
污泥取自西北某炼油厂废水处理系统,分别为隔油池后一级气浮池浮渣(A)、二级气浮池浮渣(B)和曝气池后剩余活性污泥浮渣(C)。实验用污泥按V(A):V(B):V(C)=8:1:1混合,混合污泥的性质见下表所示:
密度/ (g/cm³) | 含水率(w)/% | 含油率(w)/% | 含固率(w)/% | SRF/(109s2/g) | pH | 外观 |
0.95~0.99 | 94.0~97.0 | 3~4 | 0.9~1.3 | 1.32~3.17 | 6.8~7.3 | 黑褐色黏稠状 |
FeSO4、H2O2(30%(w))、H2SO4、CaO(白色粉末),65%(w):工业级。
JDS-105U型红外分光测油仪;KYKY1000B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RF测定装置;TDL-40B型低速离心机;PB-10酸度计。
1.2 实验方法
1.2.1 化学除油降黏实验
取一定量污泥于烧杯中,用浓度为6.13mol/L的H2SO4溶液调节pH,置于恒温水浴中,加入浓度为0.63mol/L的FeSO4溶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一定量H2O2,控制反应时间,反应完成后,撇去上层浮油,剩余的泥水混合液进一步进行调理及离心脱水。
1.2.2 污泥调理-离心脱水实验
取剩余的泥水混合液,加入CaO粉末,搅拌均匀后,测定SRF。污泥调理后,当分离因数为1558时离心脱水5min,测定泥饼的含水率和含油率。
1.3 分析测试方法
采用蒸馏法测定污泥的含水率;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油率;采用布氏漏斗抽滤法测定SRF;采用SEM技术观察污泥的形态。
2 结果与讨论
2.1 化学除油降黏反应条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2.1.1 体系pH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当反应温度35℃、H2O2加入量2g/L、反应时间60min、m(H2O2):m(Fe2+)=4、CaO加入量7.0g/L时,测试体系pH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pH=4~7时,随pH的减小,泥饼的含水率和SRF快速减小;当pH=1~4时,泥饼的含水率和SRF变化不大。理论上,Fenton试剂氧化反应的较佳pH范围为2~4,与实验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当pH较低时,不利于Fe3+转化为Fe2+;而pH较高时,Fe2+不稳定,易转化形成Fe3+,继而形成Fe(OH)3沉淀,降低了Fenton试剂氧化反应的氧化能力。刘宏伟等研究发现,H2SO4是一种强电解质,起电中和作用,压缩双电层,从而影响污泥中胶粒的Zeta电位,破坏污泥的凝胶结构,增强流动性,进而改善污泥的脱水效果;同时,H2SO4中的H+起到一定的封端作用,污泥自乳化作用消失,导致油水分离。从经济成本和设备腐蚀方面考虑,选择体系pH=4较适宜。
2.1.2 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Fenton试剂氧化反应破坏了污泥细胞结构,使污泥的内部水快速释放。当体系pH=4、反应温度35℃、H2O2加入量2g/L、m(H2O2):m(Fe2+)=4、CaO加入量7.0g/L时,测试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反应时间为0~60min时,泥饼的含水率和SRF快速减小;当反应时间为60~120min时,泥饼的含水率和SRF变化幅度不大。这是由于反应时间过短,对污泥结构破坏的不够彻底,内部水不能有效释放;反应时间过长,内部水释放量没有明显增加。综合考虑,选择反应时间60min较适宜。
2.1.3 H2O2加入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当体系pH=4、反应温度35℃、m(H2O2):m(Fe2+)=4、CaO加入量7.0g/L时,测试H2O2加入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H2O2加入量0~2g/L时,随H2O2加入量的增加,泥饼的含水率和SRF快速减小;当H2O2加入量2~4g/L时,泥饼的含水率和SRF变化幅度很小。这是由于在Fenton试剂氧化反应中,H2O2加入量增大,增加了溶液中·OH的数量,导致氧化性增强;当H2O2加入量过多时,更多的·OH将Fe2+氧化成Fe3+,从而降低了Fenton试剂氧化反应的氧化能力。综合考虑脱水效果和经济成本,选择H2O2加入量2g/L较适宜。
2.1.4 m(H2O2):m(Fe2+)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Fe2+作为Fenton试剂氧化反应体系中的催化剂,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污泥絮凝剂。另外,由于污泥中含有过量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Fe2+在污泥中溶解氧的作用下,发生自由基反应,导致CPAM骨架断裂,被分解为类似单体的短链聚合物,使黏损率增大,黏度降低。当体系pH=4、反应温度35℃、H2O2加入量2g/L、反应时间60min、CaO加入量7.0g/L时,测试m(H2O2):m(Fe2+)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m(H2O2):m(Fe2+)=4~10时,随m(H2O2):m(Fe2+)的减小,泥饼的含水率和SRF减小;而m(H2O2):m(Fe2+)=0~4时,泥饼的含水率和SRF变化幅度不大。这是由于Fe2+加入量较小时,产生的·OH也必然较少,从而影响Fenton试剂氧化反应的氧化效果;Fe2+加入量过大时,过量的Fe2+还原H2O2的同时自身氧化成Fe3+,消耗系统中可供氧化的有效H2O2量,同样会降低Fenton试剂氧化体系的氧化能力。从经济成本和脱水效果方面综合考虑,选择m(H2O2):m(Fe2+)=4较适宜。
2.1.5 反应温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加热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污泥脱水调理方法,同时,温度升高可增强Fenton试剂氧化反应破解胞外聚合物的能力。当体系pH=4时、H2O2加入量2g/L、m(H2O2):m(Fe2+)=4、反应时间60min、CaO加入量7.0g/L时,测试反应温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0~65℃时,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泥饼的含水率和SRF逐渐减小;当反应温度65~90℃时,泥饼的含水率和SRF变化幅度不大。这是因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有利于Fenton试剂氧化反应的进行,导致污泥的脱水性能有效提高;但温度过高将使H2O2快速分解,影响Fenton试剂氧化反应的氧化能力。综合考虑,选择反应温度35℃较适宜。
2.2 污泥调理——离心脱水条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CaO可改变污泥细胞的通透性并破坏污泥胶体颗粒的稳定性。同时,CaO作为助凝剂,在污泥中形成了多孔网格状骨架,增强了絮体的强度,改善了污泥的可压缩性和脱水性;CaO回调pH过程中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钙,增大了污泥的密度,提高了污泥的沉淀性能。当体系pH=4、反应温度35℃、H2O2加入量2g/L、m(H2O2):m(Fe2+)=4、反应时间60min时,测试CaO加入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CaO加入量4.0~7.0g/L时,泥饼的含水率和SRF变化不大;当CaO加入量7.0~10.0g/L时,随CaO加入量的增加,泥饼的含水率和SRF快速增大。因此,选择CaO加入量7.0g/L较适宜。
2.3 综合实验
当体系pH=4、反应温度35℃、H2O2加入量2g/L、m(H2O2):m(Fe2+)=4、反应时间60min、CaO加入量7.0g/L时,测试炼油废水污泥的脱水效果。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优化条件下,炼油废水污泥经化学除油降黏-污泥调理-离心脱水工艺处理后,泥饼的含水率(w)为70.0%~75.0%,含油率小于2%;SRF约为3.0×107s2/g。
2.4污泥的形态变化
从炼油废水污泥原样及在优化条件下经济化学除油降黏-污泥调理-离心脱水工艺处理的试样的照片可以看出:污泥原样颗粒结构致密、结实,分布较为分散;经化学除油降黏-污泥调质后,污泥颗粒结构疏松,形成透水性更好的多孔网格状骨架结构,从而改善了污泥的可压缩性和脱水性。
3 结论
(1)当体系pH=4、反应温度35℃、H2O2加入量2g/L、m(H2O2):m(Fe2+)=4、反应时间60min、CaO加入量7.0g/L、分离因数1558、离心脱水时间5min时,炼油废水污泥经化学除油降黏-污泥调理-离心脱水工艺处理效果好,脱水速率快,得到的泥饼的含水率(w)为70.0%~75.0%,含油率小于2%(w);SRF在3.0×107s2/g左右。
(2)经该工艺处理后的污泥颗粒结构由致密变为疏松,形成透水性更好的多孔网格状骨架结构,从而改善了污泥的可压缩性和脱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