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企业一台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故障不断,离心机转鼓内有严重的沙孔、缩孔等铸造缺陷,转鼓法兰连接螺栓存在缺陷,锈蚀较为严重,部分已折断缺失,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对离心机的质量问题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离心机转鼓及法兰连接螺栓制造过程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容易造成转鼓体开裂甚至解体飞出,造成危险,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离心机主要由主电动机、副电动机、动力和控制系统、差速器、转鼓及盖、螺旋输送器、润滑系统及机座等组成。
离心机的工作原理是螺旋输送器套装在转鼓内,通过两端的同心轴承安装连接,主电动机通过皮带轮带动转鼓旋转,转鼓通过空心轴与差速器的外壳相连接,差速器的动力输出轴带动螺旋输送器与转鼓作同向转动,但形成一定的转速差。差转速与转鼓转速所产生的负转差率,有利于沉渣的输送,且可降低减速器的功率。污泥物料通过螺旋中间进料管送到离心机的转鼓内,随转鼓高速旋转。密度大的固相颗粒在高速旋转形成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到转鼓壁上,水分也会同时被甩出,从而实现泥渣与液体分离。由于螺旋叶片与转鼓的相对运动,泥渣会被螺旋叶片推进送到转鼓的小径端,经出渣口排出。在转鼓的大端盖上开设有若干的溢流孔,以排出甩出分离后的液体。通过调节转速、转鼓与螺旋推进器的差速、进料速度及调整调节阀,可以改变分离出沉渣的出料量和干湿度。
1 离心机勘验检查情况
设备的转鼓和皮带轮处均有防护罩盖。但进料口处的轴承座轴颈部位防护不全,底部均有4个没有安装螺栓的支撑胶脚垫,设备通过支撑胶脚垫安置在机架的工字钢钢梁上,离心机的电气控制柜安装在距离设备约600mm处的位置。
2 离心机转鼓勘验
2.1 离心机转鼓的勘验情况
鼓体表面有不同程度但较为严重的砂孔、缩孔等铸造缺陷,从表面可发现一段长度大于90mm的铸造缺陷,以及一些裂纹。锯开转鼓体的法兰凸缘,发现其内部也有很严重的砂孔、缩孔等铸造缺陷。转鼓的中间连接螺栓均有锈蚀现象,部分已折断缺失。
2.2 离心机转鼓的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状况
对设备的转鼓进行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检查。离心机的转鼓经机加工后通过螺栓链接装配而成,在转鼓上取多个检测点进行测量。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点 | 跳动值(mm) | 检测点 | 跳动值(mm) |
A | ±0.06 | G | ±0.05 |
B | ±0.09 | H | ±0.04 |
C | ±0.03 | I | ±0.07 |
D | ±0.10 | J | ±0.07 |
E | ±0.17 | K | ±0.06 |
F | ±0.13 |
3 离心机运行试验
3.1 离心机空载运行试验
对离心机进行空载运行,先启动主电机,运行2min再启动副电机,在主电机转速提升过程中当转速达到400r/min时,整个安装平台开始有震感产生。调节主电机变频器,通过控制柜面板显示读数,使转鼓转速保持在610r/min,变频器显示16.25Hz,此时运行未见异常情况。
运行20min后,将主电机频率调高,通过控制柜面板显示读数,使转鼓转速保持在1128r/min,主电机变频器显示29.85Hz,差速显示9.2r/min,副电机频率为12.00Hz。
当设备运行了25min后,在提升主电机变频器频率过程中,听到有转鼓连接螺丝断掉飞出的撞击声音,当时转鼓转速为1280r/min。为安全起见,将转鼓转速调回1128r/min继续运行。
经过2h运行后停机,打开转鼓防护罩,检查转鼓法兰连接螺栓情况,发现自编号为17#位置的螺栓头已断掉,只有半截螺丝杆留在螺孔内。
空运行期间,使转鼓在1128r/min状态下运行,记录此过程中的离心机4点位置的噪声值,分别为96.3dB(A),92.9dB(A),95.9dB(A),106.7dB(A),其噪声值均超过90dB(A)。
在转速1882r/min的条件下运行1小时,测得轴承1温度为134.8℃,轴承2温度为57.4℃。
3.2 离心机负载生产试验
启动离心机,控制柜面板显示转鼓转速为1128r/min,差速为9.1r/min,从进料口注入清水,经过10min运行后,打开设备进料阀门,启动送料设备,使送料量保持在30%左右,排渣口有污泥排出。持续10min送料后,副电机出现过载报警,差速显示为5.7r/min,停机重启,经多次调节,把送料量控制为15%左右,运转情况回复正常。
使转鼓在1128r/min状态下运行,记录此过程中的离心机4点位置的噪声值,分别为91.6dB(A),93.3dB(A),91.2dB(A),107.1dB(A),其噪声值均超过90dB(A)。
测得差速器温度60℃,测得皮带及带轮的温度达99.2℃。运行过程中主电机和副电机皮带轮的温度还在不断上升,温度达到125.8℃。
4 主要零部件的材质检验情况
4.1 离心机转鼓的材质检验
对离心机转鼓法兰进行取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材质分析,得到样品中各元素含量的检验结果。
元素 | 1Cr17Ni7标准含量要求 | 检测结果 | 判定 |
C | ≤0.15 | 0.047 | 符合 |
Si | ≤1.00 | 0.62 | 符合 |
Mn | ≤2.00 | 0.77 | 符合 |
P | ≤0.035 | 0.027 | 符合 |
S | ≤0.030 | 0.0084 | 符合 |
Cr | 16.00~18.00 | 17.18 | 符合 |
Ni | 6.00~8.00 | 7.33 | 符合 |
4.2 转鼓联接螺栓的材质检验及金相检验
把离心机已断裂的转鼓联接螺栓头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检验,经检查,发现这些样品均已严重锈蚀。
4.2.1 螺栓的材质检验
对断裂的螺栓头抽样后进行材质分析。
样品 编号 | 化学成分(%) | ||||||||
C | Si | Mn | P | S | Cr | Ni | Cu | 3个样品的Cr含量均在10%以下 | |
① | 0.17 | 0.24 | 17.87 | 0.016 | 0.004 | 9.57 | 0.25 | 0.20 | |
② | 0.17 | 0.24 | 17.79 | 0.017 | 0.004 | 9.61 | 0.25 | 0.20 | |
③ | 0.18 | 0.32 | 18.88 | 0.016 | 0.004 | 8.40 | 0.35 | 0.45 |
4.2.2 螺栓的断口扫描分析
②号样品的断口比较平整,表面锈蚀严重。
将②号样品的断口表面清洗干净,在扫描电镜1000倍下观察,可见为沿晶的脆性断裂,还可见局部的晶间裂纹。
4.2.3 螺栓的金相检验
将①号和②号样品沿螺栓的轴向剖开,取样进行金相检验,发现其断口和其他位置上有许多垂直于螺栓轴向、沿表面(腐蚀坑)向内部扩展的裂纹,其显微组织为奥氏体,裂纹沿着奥氏体晶界扩展。
5 分析说明
(1)离心机转鼓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检查结果表明,转鼓的机加工精度基本合乎要求。
(2)离心机运行过程振动噪声过大,达到107.1dB(A),远远超过 机械行业标准JB/T502-2004《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中“离心机运转时噪声应不大于90db(A)”的规定,存在伤害人员听觉器官的危险危害。
(3)空运行和负载试验中,轴承温度(轴承座外表温度)达到134.8℃和125.8℃,远远超过一般设备正常安全使用的温度(一般不大于65℃),不符合 机械行业标准JB/T502-2004《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中“主轴承温度应不大于70℃,温升不大于35℃”的规定,存在烫伤人员的危险,长时间的高温也会烧干润滑脂,烧毁轴承,损坏设备。
(4)离心机鼓体表面都有不同程度但较为严重的砂孔、缩孔等铸造缺陷。由于存在这些制造缺陷,使转鼓质量分布不均匀,设备高速运转时,会影响转鼓的动平衡质量,造成设备振动过大,并使轴承磨损而发热。另一方面,在高速运转情况下,这些制造缺陷还容易造成转鼓体开裂甚至解体飞出,造成危险,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5)离心机转鼓的中间连接螺栓均有锈蚀现象,部分已折断缺失,甚至在现场鉴定开机过程中也有断联接螺栓的现象。表明设备存在缺陷,已不能正常使用,设备的安全性能已无法保障。
(6)对取样带回的转鼓样件的元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各元素均符合304不锈钢(1Cr17Ni7)标准的要求。
(7)对断裂的螺栓头抽样后进行材质分析的检验结果表明,3个样品的Mn含量很高,而Cr含量均在10%以下,Cr元素的含量偏低,不符合不锈钢的要求,不属于不锈钢。螺栓存在质量缺陷降低了螺栓的机械性能,即降低了螺栓的承载能力,容易引发设备事故。
(8)螺栓断裂原因分析:由于离心机露天放置时间较长,且离心机上螺栓材质未达到不锈钢的要求,在空气、雨水的作用下表面首先发生化学腐蚀,由于螺栓的组织结构为奥氏体,而奥氏体具有晶间腐蚀的敏感性,腐蚀裂纹沿晶界扩展,上紧的螺栓有一定的轴向拉力,在这样的条件下,螺栓发生了应力腐蚀,加快了螺栓的腐蚀速度,使螺栓上有大量垂直于轴向的,由表面向里面扩展的裂纹,这些沿晶裂纹严重破坏了螺栓的机械性能,降低了螺栓的承载能力。而当设备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离心力,使已经脆弱的螺栓过载,螺栓顺着应力腐蚀的裂纹发生了脆性断裂。
6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进行质量分析,确定了离心机转鼓内有严重的砂孔、缩孔等铸造缺陷,转鼓法兰连接螺栓存在缺陷,锈蚀较为严重,部分已折断缺失,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在高速运转情况下,这些制造缺陷还容易造成转鼓体开裂甚至解体飞出,造成危险,引发生产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