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计划处理污水16万m³/d,污水处理应用A2/O技术。根据有关出水水质要求,当前厂区每天处理污水8万m³/d,包含工业废水30%,其废水多为印染废水。脱水污泥主要为化学污泥与多余污泥构成,有机质在43.3%,大于标准含量,在土质污泥与有机污泥之中,土壤堆肥状况平平。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污泥与絮凝剂选择
实验泥选择厂区剩余污泥,污泥表面为黄褐色。絮凝剂使用常见的4种药剂,只有1种为国产富森瑞力水清3850,其余3种分为:巴斯夫的7650、凯米拉的C492VP、亚什兰835。
1.2 卧螺沉降离心脱水机
厂内有3台卧螺沉降离心机,其型号为DECANTER——Z73,其时速达到2800r/min,转鼓驱动功率在132kW,螺旋驱动电机功率在30kW,处理能力在100m³/h,相应匹配装置包含污泥切割机、污泥进料泵、加药设备。
1.3 实验过程
对污泥絮凝剂消耗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污泥自身特点、脱水机进泥含水率、脱水机型号等。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实验效果分析。
,结合厂内进水特点,在活性污泥中加入聚氯化铝,即PAC,在加入不同量的状态下,检查絮凝剂消耗量、泥饼含水率,进而选择适当的PAC参入量。第二,根据进泥含水率差异性特点,展开相应实验过程分析,检测絮凝剂消耗量、泥饼含水量,选择适当进泥含水率系数。第三,设置脱水机运行系数转速、差速,检测絮凝剂消耗量、泥饼含水量,进而选择脱水装置运行系数。第四,对絮凝剂浓度进行实验,检查絮凝剂消耗量、泥饼含水量,选择较佳配比度。第五,相同进泥含水率与絮凝剂浓度中,针对国内外药剂进行实验,检查每种絮凝剂消耗量、泥饼含水率,继而选择絮凝剂型号。
2 污泥性质的影响
厂内进水30%为印染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漂浮物,凭借自然方法去除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加入一些无机混凝剂PAC。加入PAC能够缓解污泥性质,在污泥中具有电性中和、吸收效果;污泥脱水前掺入,能够缓解污水性质,生成污泥絮体,具有较强的防剪切力、防破碎特点。另一方面,掺入PAC能够降低污泥比阻,缓解污泥脱水性能。在PAC掺入到相应比例后,比阻停止减低。先加入PAC后再投入PAM絮凝剂,此时脱水效果较佳。但是从经济投入上考量,掺入6.5mg/L时,效果较好,PAM药剂使用在3.6kg/tDS,泥饼含水量在80%。
3 进泥含水率的影响
通常状态下,该厂区内污水污泥在没有进行优化前,污泥含水量在96%~99%。经过实验后,絮凝剂药剂消耗与凝冰含水率随着进泥含水量的增加而变化。进泥含水量在99%以上时,絮凝剂药量消耗提升,其脱水性能也随之降低。利用剩余污泥重力浓缩,显示进泥含水量在95%~98%之间,脱水后泥饼含水量在80%,PAM药剂消耗在3.6kg/tDS,效果较为可观。
4 脱水机运行参数的影响
脱水机是污泥处理的重要装置,运行效率决定着处理效果。脱水机运行系数与转鼓转速为主要系统,转速大则离心力大,能够提升泥饼含水数值。不过转速过大将影响污泥絮体,影响脱水效率;而高转速对机械设备也能够造成损害。
5 絮凝剂的相关影响
5.1 配置浓度
絮凝剂PAM配置浓度大,脱水机则易出现出泥泥饼干、上清液清状态;其配置浓度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浓度低造成泥水分难以脱离,污泥絮体易破损。在浓度较高状态下,易出现胶状效果进而干扰泥水分离,并导致浪费。在不断试验后得出:絮凝剂质量分数0.15%时,效果较为理想。
5.2 多种絮凝剂型号影响
絮凝剂与污泥具有一定的配比性,要选择适当的絮凝剂。絮凝剂重要影响因素为离子度与分子量。要求离子度与药剂相配比,否则将影响泥水分离,分子质量配比问题使污泥絮体脱水收到影响。在现实上机时,泥水流程在99%以上,巴斯夫7650、亚什兰835、瑞力清3850含水量呈不断提升,并发生浑浊,污泥处理效果较差;但凯米拉C492VP效果不变。
6 结束语
利用PAC药量调整、进泥含水量、脱水运行参数等,经过实验后效果显示:PAC掺入量在6.5mg/L,进泥含水量在98%左右、脱水机转速在2200~2350r/min,差速在3~4r/min,运行荷载在75%左右,选择凯米拉C492VP效果较佳。在参数优化后,其处理成本有所减低,估算一年节省资金162000左右,电费210000元、污泥处理费用761000元,经济效益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