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作为生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环境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格外重要。近年来城市建设逐渐涌现,各产业的发展与扩大产生了大量的污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为更好的缓解这一情况,需要运用更多的先进技术和高新产品进行脱水处理,因而离心脱水机的应用也就成为了必然选择。离心脱水机是对我国传统污水处理的一项重大突破,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很好的发挥了其优势与价值,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保障。
1 离心脱水机的工作原理
离心机主要是由转鼓和带空心转轴的螺旋输送器两部分组成,污泥由空心转轴送入转筒后,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立即被甩入转鼓腔内。污泥颗粒由于比重较大,离心力也大,因此被甩贴在转鼓内壁上后会形成环状的固体层,也称为固环层;水分由于密度较小,离心力小,因此只能在固环层内侧形成液体层,称为液环层。固环层的污泥在螺旋输送器的缓慢推动下,被输送到转鼓的锥端,经转鼓周围的出口连续排出;液环层的液体则由堰口连续“溢流”排至转鼓外,形成分离液,然后汇集起来,靠重力排出脱水机外。
2 污泥脱水实验
2.1 工程概况
本次实验主要针对火电厂产生的经常性废水进行处理,采用离心脱水机进行工业废水的处理,从而提高对废水的回收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火力发电厂工业废水包括经常性废水和非经常性废水两部分。经常性废水包括再生废水和原水预处理系统的排泥水。废水pH约为2~12,可经pH调整及脱泥处理后回收利用。非经常性废水包括:锅炉化学清洗排水、空气预热器清洗排水、机组排水槽来杂排水。这类排水在废水池中投加次氯酸钠、酸、碱,进行氧化、酸碱中和、去除悬浮物后可送到回用水系统。
在调试及投运期间,经常性废水处理能力达不到零排放及处理后回用水达不到回用要求,主要为悬浮物含量超出了规定的标准,也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污泥,为此部门要求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废水系统处理能力,确保废水零排放。
2.2 实验方法
对该电厂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利用离心脱水机进行处理,通过己内酰胺的降解,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观察兼氧槽中污泥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以及以氧的质量浓度(CODα)。在兼氧的反应系统中,酸性的中间产物和代谢情况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呈现不断被分解的情况,那么相应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都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以氧的质量浓度也会降低,污泥的脱水情况有很大突破。
2.3 实验结果
2.3.1 己内酰胺污泥的降解情况
在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降低的情况下己内酰胺浓度也会随之降低。
2.3.2 以氧的质量浓度变化情况
在兼氧反应后CODα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去除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3 离心脱水机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分析
3.1 离心脱水机应用存在的问题
离心脱水机是现代化科技下的产物,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离心脱水机在运行结束后没有进行冲洗,或者冲洗不干净;在脱水时需要借助一定的化学药剂,在选择的时候出现了脱水助剂不合适的情况;脱水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转动轴缺油的情况,影响了脱水机的正常运转,设计的参数与实际情况出现了较大偏差;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在没有经过培训的情况下直接操作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离心脱水机的工作情况,也是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重点注意的问题。
3.2 改善离心脱水机在污泥脱水中应用的对策
首先对上述的故障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排除,比如说对于按照相关规定对脱水处理后的含泥量进行检查,通过调整加药量的方式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了变化,那么就可以确认出现问题的原因为脱水助剂选型不合适;在这些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后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上述脱水助剂选型不合适,在经过试验后对含泥量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脱水助剂。例如将聚丙烯胺作为污泥脱水剂,聚丙烯胺能够改变污泥颗粒表面的物化性质,对污泥的胶体结构造成破坏,从而在脱水机的作用下,污泥的脱水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聚丙烯胺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而污泥的性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考虑污泥的性质,一般在非离子型中使用效果不明显,在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以及两性离子型中使用效果较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脚步的加快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发展市场,随着各产业的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污水处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化工产业、电力产业等逐渐涌现,随之而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暴露,那么加强污水的处理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水污染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建设,还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离心脱水机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污水的情况,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进行污泥脱水的实验,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其在污水处理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和普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