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膜碱蒸发装置由一组三效四体的A蒸发和两组三效三体的B、C蒸发组成,设计产碱能力8万t/a。长期以来,原氯碱厂3套蒸发装置使用6台WG型立式离心机进行盐碱分离,分离出固体盐后,再用杂水化成250.0Kg/m³的淡盐水送外化盐岗位进行化盐,进一步将浓度提高到315Kg/m³,再进入盐水中和岗位。
为降低固体盐用量,进一步增加烧碱盐卤比,改进离心机运行状况,氯碱厂新上了两台生产能力为17.91t/h的HR500-N型卧式离心机用于蒸发装置取盐,代替了原有的部分WG型离心机。该型号离心机的特点是性能稳定、运行平稳,与原WG型离心机相比,优点是不用杂水化盐,可以自动将盐、碱分离,直接取出固体盐。
两台HR500-N型离心机每年能取出5.00万t干盐,在优先满足自身化盐需要7.37万t/a的条件下,每年还需要向氯碱系统另外补充固体盐2.37万t。盐卤比高达88.16%。
若将离心机全部改为HR500-N型离心机,考虑到目前的电解能力,即蒸发采出13.33万t/a固体盐,且在优先满足烧碱自身系统用盐7.37万t/a的条件下,还能向联碱系统送盐,送盐量可达5.96万t/a,盐卤比高达129.79%。因此,要提高盐卤比,迫切需要对分盐离心机进行改造。隔膜发生产烧碱装置分盐离心机改为HR500-N型卧式离心机,代替原有的WG型离心机用于蒸发装置,自动将盐、碱分离,去除固体盐,是提高盐卤比、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生产运行试验
为了比较HR500-N型卧式离心机和原WG型离心机的运行效果,也为测试烧碱蒸发取出的固体盐应用于联碱生产后对联碱生产产生的影响,极大限度地利用卤水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组织了将烧碱生产取出的固体盐用于联碱生产的生产性试验。
1.试验目的
①比较采用新型HR500-N型卧式离心机和原WG型离心机的蒸发运行效果。
②由于HR500-N型卧式离心机从蒸发取出的盐中含有一定量的NaOH,并且取出盐的温度比真空盐高,因此,将HR500-N型卧式离心机从蒸发取出的固体盐送至联碱系统,以测试NaOH和温度对联碱生产的影响。
2.试验内容简介
2.1氯碱系统
双电解运行电流为14.0、24.0KA。蒸发系统运行情况基本正常。A蒸发于12月5日和12月14日由于大气冷凝器和浓效采盐泵等原因分别耽误4.5h和5.0h。12月9日,A蒸发正常洗效。运行期间A蒸发耽误时间累计25.5h,占总生产时间的7.08%。
HR500-N型离心机生产运行平稳,产盐正常,盐碱分离情况良好。
2.2联碱系统
联碱双系统生产。纯碱7台碳化塔,2台煅烧炉,5套氯化铵系统,母液平衡,工艺情况良好,产品质量稳定。试运行期间联碱系统共用盐13537t,纯碱平均产量845.25t/d。铵、碱比为1.02:1。
3.测试内容及结果
3.1氯碱系统
3.1.1HR 500-N型离心机运行及生产能力
试运行期间,由于蒸发系统运行基本正常,HR500-N型离心机本身故障影响较小,离心机实现了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试运行期间,离心机生产并送氯化铵系统中的干盐297车,合1039.50t。平均每天69.30t,其间,日送盐量31.50~115.50t。
3.1.2回收盐质量
在试运行期间,回收盐质量相对稳定。
3.2联碱系统
送联碱使用的回收盐按当班加入系统的原则进行,每加入1t回收盐带入联碱系统的H20量为48.5Kg,SO2-4量为7.3Kg,NaOH量为11.6Kg,NaCl量为910.7Kg。
对联碱系统生产而言,成品AⅡ中pH值,SO2-4以及车间内部各项指标等均基本正常。成品AⅡ中pH值平均为9.18;氯化铵生产部分:冷析、盐析温度正常,均在合格指标范围内。
4.试验结果
从现场检测和小试结果看,联碱系统在使用回收盐时,不会对联碱母液组分产生大的影响,即当氯碱系统蒸发回收盐在满足其自身使用的前提下,每年向联碱系统送6.137万t左右的固体盐,对联碱系统的生产不产生影响。
二、运行情况小结
卧式离心机使用情况良好,其性能明显优于原WG型离心机。且由氯碱HR500-N型卧式离心机分离出的固体盐质量稳定,送联碱系统的使用情况良好,不对联碱系统的生产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将氯碱厂隔膜蒸发装置的其余4台WG型离心机逐步用HR500-N型卧式离心机来替代,以利于取出大量固体盐供烧碱自身和送联碱使用,极大地增加公司总用卤量,以部分代替固体盐,降低公司的生产用盐成本。
四、结语
离心机改型后,不仅运行效果比原型号离心机好,性能稳定,且为氯碱企业提高盐卤比探索出一条新的思路。对于其他氯碱企业而言,通过改造离心机后取干盐,实现全卤制碱的同时,且采出固体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又可以满足其他用盐装置的要求时,都可以选用同类型的离心机以固体盐的形式进行分离,供其他用盐装置使用。这样,将提高盐卤比的范畴扩大到整个企业,可以提高企业整体使用液体盐的比例,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